近日,我院英语系教师张荷瑶博士在外语类权威期刊《外国语》(CSSCI)发表题为“翻译与现代汉语词法术语和概念的形成”的学术论文。该论文为张荷瑶与北京外国语大学王克非教授合作成果,聚焦翻译在现代汉语词法术语和概念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带来的影响。
现代汉语词法术语在清末民初形成初期与现代所用并不一致,受到了中、西、日多方的影响。该研究以 1823—1924 年为考察时间段,从 22 本著作中整理出基于汉译语法书的现代汉语词法术语 91 个,采用混合研究方法和“家族相似性”理论对词法术语和概念形成进行解读。研究发现:第一,至 1924 年,有 65 个现代汉语词法术语和 71 个概念已形成,借由翻译形成的分别为 43 个和 52 个,翻译影响较大,且术语定名主要来自中国译者和学者,与当时其他学科术语来源不同;第二,现代汉语词法术语形成在历时演变上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旧词对译和古义复兴的特点,具体为借用汉语古典词和结合汉语语素形成新词汇两种形式(词形借用),概念形成多依据古代已有概念,但内涵变窄或扩大(词义演变);第三,现代汉语词法术语形成在共时创制上表现出译者和学者之间传承和袭用的特征。
该论文的发表揭示了现代汉语词法术语在近代形成时期,具有独特的发展规律和不同与其他学科术语的演变特点,也是学界首次系统性地追溯现代汉语词法术语及概念的演变过程和形成特征,并阐释了其形成对汉语语法学体系建构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院始终将科研创新与人才培养放在核心地位,积极搭建高水平跨学科交流平台,定期举办前沿讲座,营造开放协作的学术氛围。这一系列举措有效激发了青年教师的学术潜能与活力,使国家级科研项目和高水平论文等标志性成果屡获突破,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 后续,学院将继续深化科研激励机制,不断激发教师科研创新能力,助力学科建设迈上新台阶。
作者简介
张荷瑶,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江汉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MTI教育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翻译文化,术语翻译,翻译史。主持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在研),湖北省高等教育协会教育科研重点项目1项(在研),江汉大学一般项目1项(在研),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已结题),参与省部级、校级项目5项;发表论文十余篇,出版教材1部,译著1部。获得2024年外语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征集与交流活动湖北省二等奖,多次指导学生获得翻译类竞赛得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