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6日下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学研究中心主任赵军峰教授莅临外国语学院,就MTI学位论文写作的原则与应用开展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学院主持行政工作副院长黄海泉教授主持,全体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硕士生导师和翻译任课教师参加了此次学术讲座。
讲座伊始,赵教授指出:MTI学位论文写作是翻译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中的 “顶石” 环节,承载着检验学术成果、深化专业认知的关键使命,对研究生学术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塑造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伴随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正式颁布并更新 MTI 学位论文写作基本要求,该领域的学术规范与培养标准将迎来全新升级。
在深入解读过程中,赵教授别出心裁地以“何为译、为何译、译为何”三个层层递进的核心问题为切入点,从本体论、方法论、认识论的三重维度展开深入剖析。他旁征博引,结合翻译学前沿理论与丰富实践案例,系统揭示出翻译研究具备多样性、现实性与嬗变性的本质特征。赵教授着重强调,面对快速发展的翻译行业与不断更迭的学术动态,研究者需始终保持高度的学术敏锐性,主动培养应变、求变的学术自觉,将理论研究与行业实际紧密结合。同时,应着力强化问题意识,从现实困境与学科发展需求中挖掘研究价值,以创新思维推动翻译研究的发展与实践应用的革新。在学术前沿领域,赵教授重点剖析了翻译与技术融合、翻译与国际传播、翻译与国际组织、翻译与国别区域研究四大热点方向。在方法论层面,他阐释了包含观察、现象、假设、实验、验证五个环节的认知路径;理论体系方面,则梳理了Translate(翻译)、Translatology(翻译学)、Translation studies(翻译研究)的学术谱系,并提出Product(产品)、Process(过程)、Practice(实践)三位一体的“3P”理论框架。
赵教授凭借深厚的学术造诣与丰富的实践经验,为 MTI 论文写作带来高屋建瓴的专业指导。此次指导不仅助力师生深入领会最新发布的学位论文写作规范要求,精准剖析其中的新变化与新趋势,更促使大家深刻领悟在学术创作中 “应变求变” 的核心要义。在其引导下,师生们明确了论文写作应立足现实问题,锚定学科前沿研究方向,以创新性思维开展学术探索。这一系列极具价值的指导,为 MTI 研究生在未来学位论文撰写过程中突破瓶颈、顺利完成学业筑牢了稳固根基,为提升论文质量、推动学术研究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