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泣≠软弱|重新认识你的眼泪

发布者:熊书林发布时间:2024-10-16浏览次数:10

泪水

是心灵的语言,是情感的诗篇。

它记录了我们的喜怒哀乐,见证了我们的成长历程。



你知道吗,其实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哭”,因为人的泪腺时时刻刻都在分泌眼泪。

眼泪的作用是巨大的,它一直在滋润你的眼球和角膜,让你的眼睛处于舒适的状态。我们平常分泌的眼泪有一部分蒸发掉了,还有一部分进入泪小管,流入泪囊。我们自己察觉不到,以为自己没有流泪,这种叫做基础性流泪。在遭遇刺激性物质的时候,身体会分泌大量眼泪来对抗刺激,这叫反射性流泪。当你心情不好时,这时泪腺加速分泌眼泪,眼泪外溢,这种叫做情感性流泪。

流泪是哭这个行为非常重要的行为表现,在哭的时候,人的心跳会加速,呼吸开始不规律,肌肉震颤,鼻涕眼泪一起流出。我们一生都在流眼泪,哭是生命的起始,也伴随着人们的一生。



在进化心理学中对于哭有几种解释。

第一,哭泣是人类婴儿时期传达需求信息的生存手段。婴儿通过哭闹向父母传递自己的信息与需要,在听到婴儿的哭声时,脑内导水管周围灰质(与紧急疼痛调节战斗或逃跑行为有关的区域)迅速反应,让听见的大人焦急,同时高分贝的声音和变化的音调让父母与周围人无法忽视,就会为了使婴儿停止哭泣而行动起来。在幼年时期,哭是孩子生存的最强技能。

第二,哭泣是一种情绪爆发的结果,会让你释放你的压力。来到成人时期,哭更多用于情绪与压力方面。许多人在大哭一场后就会感觉轻松很多,状态变好,甚至睡得更香了。这是因为我们哭泣的时候身体会释放一些止痛成分来安抚我们。哭这一整套程序的启动是因为泪腺和人类大脑中涉及情绪区域之间的神经元联系已经建立,触发了交感神经系统对压力的反应,而情绪哭泣时的眼泪成分与其他情况很不同,里面含有大量的催乳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这会让我们释放压力。哭对人类而言,已经内化在我们基因里了。


哭泣不是软弱,我们在哭的过程中与外界交流,也在释放着自己,适当的哭泣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在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可以适当哭一哭作为发泄。同时如果有人在哭泣,记得给予他们温柔的安慰。


(转载自:江大心理健康教育中心)